大力發展高中教育,是我國教育發展戰略內容之一。加強對高中生教育管理工作是落實大力發展高中教育戰略的保證。多年從事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:高中生是介于童稚與成人之間的一個特殊群體,其心理及行為往往具有幼稚與成熟的混雜,這就要求教師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,又需要用科學的、符合實際的方式和方法處理好各種關系。我們高中階段對學生的教育目標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。具體做到讓學生“自主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主學習、自我實踐”。為此,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。
1、處理好嚴與愛的關系。當今的高中生,多數在16——20歲之間,而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。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,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家庭教育相對落后。使得許多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,依賴性強;自覺性差,隨意性強。比如,有的學生在家靠長輩,全家人每天都為其一個人服務,過著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的生活。就連手絹、襪子、桌布等小活都不去做,完全依賴別人;在學校也表現得很不自立:自己的書、本放得雜亂無章。老師都講五分鐘了,他們還沒找到相應學科的書和筆記,甚至有時都不知作業是什么內容、什么時候交,丟三落四,顯得沒有自制力。針對這種情形,要想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,盡早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,我們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。必須從“嚴”從“細”要求。俗語說的好:“嚴師出高徒”、“師嚴然后道尊”。通過嚴,使學生的思想緊張起來,使其思想認識完成一個飛躍——從松散的普通學生向正規的高中生過渡。為其以后出色地完成高中學業、考入上一級學校、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礎。首先,讓學生們自己確立日常管理的德育評價體系,制定學期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,使學生明確是非界限;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己約束自己、自己教育自己,有效地促進學生由“看管”型向“自覺”型轉變。同時結合《我的青春我書寫》不斷完善自己。這樣就真正做到了嚴而有度,嚴中有愛。
2、讓“懲”與“教”結合。當今學校(包括小學、初中),多數采取了“懲罰”與“罰款”的這一管理手段。就“懲罰”來說,對于班級里屢教不改的學生,一點作用都不起,這樣的學生把“懲罰”當成家常便飯,習以為常;而對偶犯錯誤的學生,可能起作用,但也可能傷他們的自尊心。就“罰款”而言,對經濟狀況差的學生,可能會起“再也不犯錯誤”的作用;而對經濟條件好的學生,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:“不就是罰錢么,有什么了不起”,以后仍然不改。另外,重罰之下,學生從表面上看,可能被管得服服帖帖,但其內心的反感卻與日俱增,稍有可乘之機,則會存心犯錯誤,甚至報復老師。因此,“罰”并非治本之法,而必須是“懲”與“教”相結合,且以“教”為主。今天的學生毛病很多,但智力并不差,辯是非的能力也不差,所差的是自強能力。因此,“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”多數學生還是適用的。
3、由事即理。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,一件小事也可蘊涵著深刻的道理。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,處理時,應就事論事,不能前“延”后“伸”,搞株連。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,則應該由小看大,“事”與“理”通,以“事”寓“理”,以理論事,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要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”的道理。學生普遍不愛聽大道理,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懂得大道理,而正是不懂道理的體現。如果不講明更不能使他們的認識得到深化和提高。解決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如何去講道理。我們應該把道理與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,并輔之以具有美感的形式,如栩栩如聲的故事、美妙動聽的語音、幽默整齊的語句、嚴謹的邏輯思維,學生還是喜聞樂見的。
4,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。對學生的思想問題,耐心說服教育是必要的,不可少的;然而,對學生的實際問題也不能視而不見,置之不理,應該盡量幫助解決。這些實際問題,一方面包括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,同時也包括整個受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。如早戀問題、聚眾打架問題、上網聊天問題,等等。教育者首先要給每位學生以足夠的誠摯的關愛,幫助他們認識這些問題的弊病、危害,從而再解決這些問題造成的后果。這樣,能夠讓學生心悅誠服。在處理發生的每件事情時,使之成為引導教育其他學生的好材料;同時,教育者還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實際問題,樹立教書育人、管理育人、環境育人等多維教育觀念,追求最佳的整體教育效應。
總之,高中階段,學生的教育是其人生的轉折點。所以,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好關,不辜負家庭、社會的重托和希望。幫助學生健康成長,真正成為德、智、體全面發展的合格的高中生,為社會、為人類造福。
|